把把同学
- 01 -
判断人的内在驱动力
第一类,典型问法是:
如果你突然有半个月的带薪休假,但是必须研究一个事儿,你会研究什么?这个问题,是用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的。
关于内驱力,先说个谷歌在识人和用人上的洞察。
有一段时间,谷歌在找人的时候特别关注各种世界级的编程大赛,因为这些比赛比出来的全是顶级程序员。
但是,过了几年,谷歌回头一看,发现这些顶级程序员在谷歌,过得都不怎么好。
为什么?
因为“贏得比赛”这个目标,是一个外部制造的驱动力。
擅长比赛的人,往往是那种容易被外界标准刺激和激励的人;
而且一个人要赢得比赛就必须把注意力极端收拢,只跟规则博弈,不考虑其他问题。
但回到真实环境中,一个创新公司所需要的人,是必须要有开阔的眼界,能主动打破规则、敢于跨越边界的那种人。
再看谷歌的另一个经验。
谷歌他们有无数复杂的面试题,来测量候选人的情况。
但是谷歌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了一次回归分析,目的就是希望发现哪些面试题,是和候选人最终在谷歌的成功率,呈正相关关系的。
结果发现有一个特别简单的面试题,赢过了所有高难度的面试题,那就是:你几岁开始拥有自己的电脑?
结果发现:时间越早,在谷歌发展得就越好。
谷歌的这两条经验,本质上都指向一个问题:
一个人的驱动力是从哪里来的?是来自他自己的兴趣或者对自己的要求,还是来自外界什么人给他设定的标准?
回到这个问题本身。在我个人的经验中,当我在面试中向候选人提出这个问题时,有80%的人呈现出瞬间当机的状态。
很明显,对于我来说,这是一个很好用的万能问题。
特别是我们有的时候会拿到特别优秀的简历,比如在校成绩特别好、参加过很多大活动等等;那这些人按照测量技术去量,其实是量不出他们差别的。
但是如果我们去按照这个内驱力问题去问的话,就能瞬间分辨出他的成绩是来自内驱力,还是来自外界对他的要求。
当然,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,核心是观察对方的瞬间反应,和他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。
比如为什么是这个研究标的、怎么使用这些时间、达到什么目标等等。
曾经有人,就此提出了一个非常非常小的课题。我问他:为什么只设定了这么小的一个课题?
他的回答是:“既然你的时间限定是半个月,只有这个量级的课题能够有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,所以不怕小。”
作为面试官,你当然立即能够感受到,这是一个比较务实、对具体执行和操作有手感的人。
所以,就算不是在面试当中,哪怕只是私人交朋友,这个问题应用起来也不违和,可以帮助你在闲聊中识别出那些拥有内驱力的人。
为什么我这么强调内驱力呢?
因为了解一个人的内驱力高低,基本上就能判断出来这个人未来应对变化的能力。
当环境对他提出新的要求时,他的抗压性强不强,能不能主动适应变化,就能从这个问题中反映出来了。
02
他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这些研究的?
这些人脉关系能不能反向地说明他在业内的真实地位?
-
判断人的关系偏好
第3个问题是:
你在此之前的人生经历中,做过什么重要的取舍?这个问题是用来判断人的关系偏好的,看他与身边人的关系。
出发点是什么?
你能不能清晰地界定选择的代价是什么?
判断人的反思能力
好,我们进入第4个问题。
- 05 -
——如果你觉得不错,分享给你的朋友吧,或许他也能受益哦。